时间:2023-07-26|浏览:188
中国人民银行是主要经济体中第一家引入并试点官方数字货币的央行,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正式名称为“DCEP”(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非正式名称为“数字人民币”(E-CNY)。中短期内,DCEP可能是对实体货币的补充,但未来也有可能取代银行电子货币。在本报告中,我们阐述了目前我们所发现的DCEP推出在国际和国内政策层面所产生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DCEP既非必要条件又非充分条件 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无疑是中国的一项中期战略目标。有人认为,DCEP可以促进这一进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境外推出DCEP理论上的确可以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并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DCEP用户可能包括贸易伙伴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尚未使用银行服务的人士。建立另一个国际支付系统也有望降低对SWIFT和美元的依赖。人民银行似乎正在研究其数字货币的跨境使用,与国际清算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银行和阿联酋中央银行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Bridge),探索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使用CBDC进行跨境支付的可能。
然而,我们对于推出DCEP之举本身是否会显著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尚有所保留。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虽然中国一直在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但可能仍只会采取渐进、有控制的方式推进。然而,推出DCEP并非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或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化的必要条件。事实上,DCEP可能让政府能够更有针对性地管制资本项目交易,通过减少经常项目可兑换所面对的潜在干扰,反而可能使现有的资本管制维持更长时间。
其次,虽然DCEP面对的资本管制有可能会宽松一些,但目前来看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比传统人民币交易宽松。只有DCEP受到的资本流动限制较少时,才有可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例如,如果(境外或境内)用户即使在中国境内没有银行账户也可以拥有DCEP钱包,并且所有DCEP都能够自由兑换为非人民币货币并转移到境外,那么使用DCEP的国际用户便有可能增加。然而,如果允许DCEP自由兑换为非人民币货币,就可能需要DCEP与传统人民币的兑换受到一定限制。这些限制反过来可能阻碍DCEP在境内的广泛采用,结果违背人民银行推出DCEP的初衷。
最后,实际上我们认为因果关系可能相反。并非DCEP提升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而是人民币可兑换程度提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从而可能促进DCEP的推广。特别是在人民币可兑换程度更高的情况下,DCEP在跨境金融交易中可能大有用处。如果人民银行与其他央行成功建立CBDC转账跨境合作伙伴关系,就像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设想的那样,就可能提高支付系统效率,从而有望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吸引力。然而,我们不认为人民币完全可兑换这一必要前提条件在可预见的未来可以实现,因此预计DCEP在最初阶段将主要限于境内支付使用。
普惠金融:DCEP在国内普及可能更多受制于移动网络覆盖率,而非银行服务覆盖率 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已经较高,大约80%的中国人口至少在一家金融机构拥有一个账户(见图表2)。相比
热点:数字人民币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