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2|浏览:297
目前的区块链全网共识背后每个节点的信息蔓延都遵循流言散播模型。然而,由于分布式网络对等节点的指数连接效应,在该模型下的全网共识效率大打折扣。这也是BTC、ETH等主流公链网络处理速度缓慢、时有堵塞的源头。
流言散播模型默认每一个节点都是陌生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因此就必须把每个节点永远视作陌生人节点。这个全新的角度是BAISS建立DDSSP的关键性思路,去区分并处理不同类型的连接节点方式。
实际上,如果把已有的区块链家族看作是被一堆分层刻画的可读结构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区块链的宇宙谱系。其中,谱系每层代表了具有不同程度鲁棒性和效率的区块链抽象结构类。
在每个层间往上“跳转”时,刻度结构的鲁棒性在逐渐下降,但却变得更有效率。如果节点与节点处于非陌生状态,即具有一定的信任基础,数学上可建立一个更高的层,以部分层级鲁棒性去交换层级效率。
下面来举例区分不同类型的节点连接方式。如果要是上图中点A到达点E,将有四种连接的方式。
第一组显然是冗余的,因此在经典框架中,我们只会在第二组的两个候选里进行选择。但所有的连接过程,在上图中(1)至(7)都是经典的连接,意味着所有的这些联系都只停留在同一层里。
通过挑出相关的HDSS,我们可以直接将上图中的点A通过其他层级的跳跃连接到点E(如果系统有足够的信任历史可以保证连接的创建)。也就是相关的饱和度大于零并且在增加,将带来在更高维度上的跳转捷径结构。
由于BAISS提供的服务将保持在增长,因此信任历史的数据量也将继续增长。在模型更新的框架下,即使整个BAISS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大,但是节点连接结构却将变得更紧凑,路径结构更短。
这也是DDSSP的中心思想:通过改变节点间的连接来增加其连接效率,从而提升整体链上的处理速度。让去中心化在处理效率不变的前提下代替中心化,从而真正落地现实世界的各种线上应用。
- 鲁棒性:在异常情况下,系统保持稳定的能力。 - HDSS:即高维饱和结构集,这是一类抽象结构,用作刻画节点之间通过层跳跃的抽象过程。 - 饱和度被系统用于度量节点之间的距离复杂度,更高的距离复杂度意味着我们的饱和度更低,反之亦然,饱和度更高表示系统可以更快方式与相关节点构造通信。 - 信任历史是一种良定义的关于节点的特殊数据,这些数据被存储及共享在BAISS系统里。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