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8|浏览:569
春节又来了。自从几年前一家大工厂开始收集五福活动以来,这项活动似乎逐渐成为当代春节的新习俗。许多平台的加入和奖金池的比较逐渐使这项集邮活动充满了一种神秘的仪式感。今年新开的幸运店成为幸运活动的又一个新亮点:用户可以使用幸运卡兑换数字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五福活动与21家博物馆合作,用户有机会获得博物馆定制的虎文物福卡。收集福卡后,他们还可以用多余的福卡兑换虎文物的数字收藏。
然而,这项活动令人耳目一新,也引发了许多与法律相关的思考。博物馆是否有权与大工厂合作,利用其收藏文物铸造数字收藏?如何在实践中授权合规?文物和数字收藏的特殊性是什么?今天,萨姐妹团队将与您讨论相关问题。
谁拥有收藏文物的所有权?
在谈到博物馆是否有权与大型工厂合作发送数字收藏之前,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问题:谁拥有收藏文物的所有权(财产权)?因为文物作为财产所有权(财产权)和文物的作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条第四款第二款的规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和其他国家机关、军队、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收保管的文物属于国家。毫无疑问,在中国,文物所有权(物权)属于国家。
因此,博物馆不享有收藏文物的所有权,而是作为国家授权的国有文物经理,有利于文物保护和研究,合理利用和管理收藏文物。
二、收藏文物的作权主体
根据我国着作权法对于作品的定义,作品是指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以此定义来看,馆藏文物当然属于着作权的客体,其作者的权利应受到保护。但是由于馆藏文物历史悠久,其作者已经不再能够成为权利主体。那么馆藏文物的着作权主体究竟是谁?
目前,在文物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博物馆的许可。这是否意味着博物馆可以取代作者成为文物作权的主体?学术界否认这一观点。
但是,根据《中国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作权无人继承或者遗赠的,由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护。可以看出,博物馆有权保护收藏文物的作权。
近年来,收藏文物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文化资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振兴如此丰富的收藏文物资源,使其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不可估量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但前提是明确博物馆与收藏文物的关系,使文物作权具有特殊、明确的主体享有或管理,以便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作者认为,在文物作者及其继承人不明的情况下,博物馆作为国家授权的文物经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原作者对收藏文物作权等权利的合理处罚和利用。
三、作权授权收藏资源
2019年9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博物馆收藏资源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南(试行)文件(以下简称指南),旨在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振兴收藏文物资源,促进博物馆逐步开放共享文物资源信息,规范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相关授权工作。本指南规定了收藏资源的授权内容、授权模式、授权流程和权利义务。
《指南》第二章第一条规定:博物馆收藏资源的权利包括: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制作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博物馆收藏资源的权利可以反映在具有再创造特征的数字信息资源中。数字信息资源包括文本介绍、图像、视频、三维模型、文化内涵、相关文化背景、博物馆文化内容、所有数字资源的深入探索和梳理。
博物馆可以授权具有重新创建特征的数字信息资源并获得相关收入。博物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商业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书籍、期刊、相册等出版物;各种网站和我们媒体的内容传播;影视、动画、游戏和视频开发的设计和开发;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和其他衍生品的设计和开发。
《指南》第三章第一条规定:授权分为直接授权和委托授权。博物馆综合评价自身收藏资源、品牌价值、管理经营水平等实际情况,适当选择直接授权、委托授权、作权、商标权、品牌授权,维护自身权益。
由此可见,博物馆和收藏文物的数字收藏被授权获得NFT其他数字收藏品的生产需要其博物馆的同意和授权。实际上,各企业应在与主要博物馆的合作协议中明确授权类型和授权文物,并约定授权文物的具体使用方法,以防止法律纠纷。
根据本指南的相关内容,作者认为收藏文物的权利实际上是由博物馆行使的,在某种程度上,本指南将博物馆视为管理收藏文物的权利和其他权利的授权其他主体行使文物的权利。
写在最后
在元宇宙的背景下,数字收藏作为元宇宙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一次,一家大工厂将数字收藏相关板块嵌入到五福活动中,可以隐约揭示未来的风向。
然而,新鲜的风可以吹来机会,但也经常伴随着危险。收藏文物的数字收藏可以不断激发博物馆的活力,满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需要。然而,从这个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权利纠纷也应该受到许多主体的关注。只有在明确权利类型、主体、使用方法和授权链的前提下,才能帮助元宇宙的繁荣和发展。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