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方兴未艾,数字化赋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趋势。银行业也不例外,作为金融市场资产和信用交易的中介,商业银行天然地和“数字”联系在一起,是业务和数字结合最为紧密的行业之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之后,数字资产的经营必然是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心。
虽然数字资产的概念被人广泛提及,但是仔细梳理可以发现,各界对数字资产的理解千差万别:有人认为,数字资产是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是技术高度发达的产物,只有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水平达到相当的程度,数字才能成为资产;有人认为,数字资产是一切以且仅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具有独立商业或交换价值的资产;还有人认为,数字资产应该是原生的、包含全量信息的、以数字形式展现和流转的资产。显然,数字资产的概念远未统一,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数字技术进步飞速,数字资产的内涵处于动态演化过程中;另一方面,逻辑出发点不同,结论自然不同。商业银行有必要从自身的业务逻辑出发,明确数字资产的内涵和外延,精准定位数字资产的经营边界和策略。
一、数字资产内涵的演变历程
经济学认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三大构成要素包括经济价值、价值可计量、所有权。
数字资产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出版、音像等领域。当书籍、音乐和视频等出版物转化为二进制形式发布以后,方便进行分发和计量,版权所有者将此种形式的文件称为“数字资产”。尔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成为大数据时代的“石油”。数字资产的范畴随之扩大,泛指一切以二进制形式存在的信息。区块链技术出现后,比特币、ICO、STO等产物随之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央银行推出的数字货币呼之欲出,数字资产的外延再次得到拓展,数字货币、比特币等均归为一类数字资产。从数字资产概念的演化看,其外延在不断拓展,“数字”的属性不断被弱化,“资产”的属性不断被强化。那么,数字资产究竟应当理解为资产数字化还是数字资产化,或是二者兼顾?
二、资产数字化与数字资产化
“数字”和“资产”的次序简单调整,内涵却大不相同。数字资产化是将数字转化为一种具有价值的资产的过程,资产数字化则是将实体资产转化为虚拟世界的二进制数字的过程。二者的经济实质、价值实现过程和核算方式差异显著。
1.
经济实质
从经济实质看,数字的资产化标志着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的诞生,意味着数字具备了稀缺性,成为一种经济资源。数字资产化的代表性案例便是大数据技术。此处的“数字”与“数据”的含义更为接近。在我国,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因此,归于此类范畴的“数字资产”可被称为“数据资产”。
资产数字化指将物理世界的资产转化为数字形式,映射至数字空间的过程。资产数字化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实物资产的价值交换过程,使交易更便利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资产数字化并没有创造新的资产,此处的“数字资产”代表了既有的信用关系。
2.
价值创造过程
从价值的创造过程看,数字资产化的价值创造过程在于通过所有者的加工、处理和分析,优化现实世界的资源和财富配置。数字资产化的价值实现依赖于所有者的能力,和无形资产更为相近,其价值是通过间接过程实现的。
资产数字化并未改变资产价值的原有实现方式,其存在依赖于实体世界的既有资产。将实体资产映射到数字世界之后,信用关系的存在形式发生转变,但资产的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保持不变。以数字货币为例,数字形态的货币依然发挥着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等职能,与纸币并无本质差异。
3.
核算方式
从核算方式看,数字资产化的会计核算和无形资产更为接近,价值取决于企业通过该资产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对商业银行而言,数字资产化的价值体现为基于数字构建的模型创造的价值。
资产数字化的会计核算与传统的金融资产则更为接近。可以想象,通过众筹等方式发行的STO,实际上相当于数字世界中发行的股票。因此,尽管目前尚无成熟、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是其基本核算原则应当与既有金融资产保持一致。
对比数字资产化和资产数字化发现,数字资产化更强调数据资产的创造;资产数字化更强调资产向数字形式的转变,二者含义差别较大,以“数字资产”概括二者容易引起混淆。巴塞尔委员会和各国监管机构也将数字资产纳入了监管框架,一般将比特币认定为非国家信用的货币,将STO认定为融资活动。根据这一监管思路,数字资产的含义也更为接近资产数字化,因此,可以考虑以“数字资产”特指资产数字化,以“数据资产”指代数字资产化。
三、数字资产的实现过程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配套的数字金融体系。资产的数字化是建立数字金融体系的前提,那么,资产的数字化包括哪些步骤?
1.
确权
在数字金融时代,公私钥体系对传统的账户体系构成巨大挑战,确权不再必须通过账户体系完成。用户可通过数字身份,对拥有的资产进行登记,经分布式网络中的所有用户的一致认可后,完成数字资产的初始确认。
2.
资产原生信息的数字化
在资产的数字化过程中,资产的底层信息同步数字化,并随时间流逝自动更新,信息披露的效率和真实性大幅提高,底层资产的自主流动性随之提高。信息披露机制的自动化、透明化,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信息搜寻成本,对中小融资者更为友好。
3.
智能
合约数字资产的交易模式会发生深刻变革,交易双方可以将事前约定的合同条款写入智能合约,待条件触发时自动实现资产的交割和转移,交易流程无需第三方介入,可有效降低监督成本。
数字资产的出现,或将重构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允许大量传统的非标准化资产进入金融市场,低成本地在投资者之间流通,将催生金融业的革命,推动数字金融体系的建立。
四、数字资产与商业银行
数字货币的诞生为数字金融市场奠定了基础,数字资产必将成为传统金融资产的进化方向。作为金融市场中货币和资产的交易中介,商业银行应当未雨绸缪,及早开展数字资产业务的研究,做好前瞻性准备。
1.
增加技术储备,打造基础平台
在数字时代,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区块链、分布式计算、密码学等技术和方法都是发展数字资产业务的基石。由于资产的交易和储存都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系统漏洞和外部威胁的破坏性远超过往,因此,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是发展数字资产业务的前提条件。提升交易速度和便利性也是数字资产业务的迫切需求。从安全和业务发展两方面看,技术都是基础。
2.
明确业务实质
以往关于数字资产的讨论并未对数字资产化和资产数字化进行区分,给学术界和实务界带来诸多困扰。对商业银行而言,二者的业务发展路径、技术需求存在天壤之别,若不能明确数字资产的实质,可能导致发展方向的混乱。因此,可以考虑以“数据资产”对应数字的资产化过程,以“数字资产”对应资产的数字化过程,由此进行区分,明确业务重点,更好地统筹安排业务资源和技术资源。
3.
积极拓展数字资产场景,完善生态闭环
未来,随着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的发展,交易活动对金融中介的依赖程度可能有所降低,商业银行应当主动作为,加快制定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计划,提高在线服务能力,打造数字银行。资产实现数字化后,直接交易模式可能会对间接交易模型形成冲击,针对交易需求的弱化,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信息中介和资产管理的服务职能,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热点:比特币 数字货币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 数字资产 智能合约 大数据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