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浏览:19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虚拟数字员工进行一些标准化、重复性的工作。虚拟人的出色业务能力让人们开始担心,虚拟人是否会占领更多的劳动力市场,和人类争夺工作机会?一家房地产公司将2021年最佳新人奖颁发给了虚拟数字员工。此外,金融领域已经有多家银行推出了虚拟数字员工。虚拟人的研发投入也是相当巨大的,一个3D虚拟偶像的资金投入可以达到数十万至百万元。
在“颜值型”工作如虚拟直播、虚拟主持人先行一步上线之后,一批实用型、搬砖型的虚拟数字员工也纷纷开始出现。不论是科技公司、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产业,如今的趋势是,如果没有虚拟数字员工,企业简直是没有面子,档次上不去。然而,在当前阶段,与虚拟数字员工实际的产出相比,它所带来的讨论度和“创新”“新锐”标签可能更为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虚拟员工”在当前更多的是充当门面,是一种企业形象的道具。
在“智能客服”经常被嘲笑成“智障客服”的今天,备受关注的数字虚拟员工到底有多厉害,实际上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最近,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将最佳员工奖颁发给了从事财务计算督办岗的虚拟员工。这个消息令人震惊,但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高级。从本质上讲,虚拟员工只是给行业本身已经存在的债务风控系统添加了3D人脸模型,并包装成了具体形象。
只要加上一些语音和基本的对话模块,就有所谓的数字虚拟前台;只要给原本的电脑校对系统添加3D人偶外表,就变成了所谓的数字虚拟校对。市场上有多少虚拟数字员工,不过是个3D建模和人格化IP的把戏?看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意义不大。目前但是作为生产工具的虚拟员工,大多数是力不从心的。
事实上,与巨大的3D建模投入相比,这类虚拟员工的真实产出非常不相称。当然,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系统取代人工势在必行。至于是否非得以人格化的“虚拟员工”形式出现,就另当别论了。
来源:封面新闻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