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3|浏览:528
艺术家CryptoZR从技术层面做出了她的解释:“加密艺术的核心是使用区块链本质的特性来创造的艺术作品,至少有三类:第一类是NFT,例如《红与蓝》;第二类是基于智能合约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例如《小目标》;第三类是使用区块链底层协议的系统类艺术作品,例如《TopBidder》。”
区块链创业者、《纽约时报》创始人杰森·贝利(Jason Bailey)的定义更狭义,他认为“加密艺术是与区块链上的非同质化代币关联的数字艺术。” 策展人李振华提供了艺术史视阈下解读CryptoZR加密艺术作品的两条重要线索:一条是“基于电、电视、计算机发明以来的新媒体艺术”的迭代;另一条是“观念艺术的线索”。 实际上,许多其他加密艺术作品也都凝结了上述两条线索上的血脉。其中包括今年3月美国艺术家Beeple(迈克·温克尔曼)耗费5000多天、每天创作一件图像NFT,从而形成的巨型数码拼贴画《每一天:前5000天》,它以近6900万美元在佳士得成交,创造了全球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的第三高价。
Beeple也曾在卓纳画廊的音频节目中谈及过数字艺术创作的初衷和痛点,他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析当下热议的加密艺术与数字场景、数字插画。他谈道:在NFT爆火之前,数字艺术家只能通过游戏公司、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的临时工作来维生;除了这些商业项目以外,他们其实也会做更艺术、更私人的作品。他们的商业成果一直被展示和观看,而讽刺的是,他们的艺术作品却很难被收藏,以至于这些艺术家的名字鲜为人知。
当前被在市场上交易最频繁的加密艺术是NFT,每一个NFT代币都是独特的数字资产,其所有权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管理和认证。没有两个NFT是相同的,并且它不能被拆分,这一点与传统艺术收藏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在价格认定、交易、保管、展示等方面又大相径庭:
价格。在传统艺术市场中,决定作品价格的核心因素包括真伪、保存状况、来源、尺幅等指标。对于加密艺术来说,这些似乎都不再是问题。因为它具有确真性、去物质性,并且尺寸可变。而这也意味着加密的交易更加依赖作品的独创性、稀缺性,以及市场的价值共识,换句话说,更听从供求关系的基本法则。
交易。如今较为活跃的加密艺术交易平台包括 OpenSea、Nifty Gateway、MakersPlace、SuperRare等。当被问到“如何购买加密艺术”时,李振华指出“关键是对代币系统的理解和使用,如冷热钱包的概念”。加密艺术交易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市场透明度,买方可以看到每个过往买家和投标者的历史,他们付出了什么价格,以及任何数字商品的当下市场状况。
管理。与油画、摄影、装置、雕塑相比,加密艺术的管理成本要节制得多。藏家既不需要租仓库、买保险、也不需要联络运输、修复,只要记住区块链钱包的账号和密码就够了。当然,更具“人性”的工作,如藏品体系的建立和规划,依旧需要由人决定。
展示。在传统的艺术收藏中,藏家对藏品的专属特权集中体现在支配权上:藏家既可以独自欣赏,也可以选择在自己的生活空间或美术馆、博物馆展示。而在加密艺术的世界里,通常一件作品被交易以后,其他人依旧可以在交易平台或其他网页看到同样的东西。一方面,私人藏家把作品“锁”起来的特权消失了。另一方面,传统私人收藏展示所自带的社交属性,也转变为线上的新方式。
赞助。区块链不仅成就了数字艺术被收藏的可能性,也强化了艺术家的激励机制。从藏家的角度来说,收藏加密艺术既是财富储值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艺术家、艺术文化发展更直接的赞助。因为藏家可以直接从艺术家手上购买作品,且此后作品的每一次交易都会为艺术家带来收入。
目前欧洲有“艺术家转售权”机制,授予艺术家或其继承人收取艺术品转售抽成费用的权利。但在世界上大部分其他地方,艺术家无权控制后续销售或从中获利。加密艺术允许通过智能合约将特许权使用费编程,每次售出作品时,艺术家都可以从中赚取一部分收入。每当博雅特的《沉思的红色小丑》从一个艺术收藏家转手到另一个艺术收藏家时,他可以继续抽成5%。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