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浏览:200
稳内需是稳增长重中之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呈散发态势,加上其他因素,内需增长乏力。最近,国务院相继召开会议,提出保障物流畅通、促进消费等举措。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企业人士和专家认为,当前,稳内需首先要控制好疫情,在严防死守控制好疫情的情况下,应该可以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提高生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后顾之忧,能有效促进需求增长。建议推出政策“组合拳”,实施释放消费潜力新政。
完善社会保障减少后顾之忧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负增长3.5%,但一季度总体依然保持增长3.3%,说明零售总额下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3月份,从细分看,消费下滑比较显著的是餐饮零售,下降幅度高达16.4%,而线下为主的百货销售和消费品零售也处在下滑态势。
“我们现在困难很大,企业经营上很难独善其身。”一家电缆生产企业王姓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消费增长乏力,扩大内需难,主要原因是大家都缺钱,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债务都很大,涉及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国家做好顶层设计。
从事休闲度假行业的某企业负责人老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相对乐观,他表示,稳内需,靠两大因素:一是系统的政策、稳定的政策;二是有好的运营环境。“我们现在不缺厂家的创造力,也不缺内需消费,现在需要有特别好的运营环境。未来消费增长潜力比较大的三个领域:第一是高科技;第二是教育、游戏、研学等;第三是养老大健康。只要是消费者需求的服务、好产品,不用刺激消费者就会消费。”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李佳对记者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生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后顾之忧,能有效激发需求。应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是万亿元级别的产业,也可以成为稳内需的抓手。
“现在企业有一个误区,大家认为是疫情造成了消费的疲软,我不这么看,现在消费实际上进入了另外一个时代。我们没有改变过来,只要你改变过来了,你的市场需求还是很大。没钱是不可以的,但有钱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老闫说。
建议推出政策组合拳,释放消费潜力
盘和林认为:“当前疫情对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需求端,疫情防控地区老百姓出行减少,消费欲望随之降低,非必需品需求下降;在供给端,封控区现阶段供应链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汽车产能受到一定影响,客观上也影响了当前需求的增长。”
民航业是受疫情影响需求下滑较大的行业。“原来一天几十班满客的上海—北京航线,现在只有一班。这就像你家开了100个铺子,每天只有几个客人,但每天要付水电煤房租等费用,你能扛多久?”一位民航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情况下,只有动态清零才能让航空业复苏并带来需求增长。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崔丽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疫情之下,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零售链不能断。市场需求是存在的,要尽量保证人力、运力的充足,非必要不要设置“通行证”等政策性门槛。因为一旦设立就涉及到要层层审批,效率就大大降低了。
最近,中央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提出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促进消费等新举措。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尽快畅通全国的交通物流,确保资源要素和产品服务的供给,要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畅通内循环。
胡麒牧表示,内循环不畅时,市场主体的资金压力会更大,因此,宏观政策一方面要通过宽信贷等政策为实体经济释放合理流动性,保障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要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