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浏览:202
不同的估值模型适用环境不同,首先需要对各种币进行简单分类。个人将币分为有现金流和无现金流两类。
一、无现金流的币的估值法 先说无现金流的币,大部分公链属于这个分类,如BTC、BCH、LTC、ETH等。无现金流意味着这种项目本身不能得到任何外在的现金流注入,主要通过吹泡泡吹梦想吸引更多的外在资金买入并持有。
公链币的典型是BTC。比特币自带光环,拥有无与伦比的品牌效应。大家提到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必谈比特币。
比特币本身是高风险的另类资产,在传统金融圈具有一定的支付功能,但不是货币,因为缺乏计价单位属性。由于这一点,我们不能使用费雪公式来做估值,毕竟费雪公式讲述的是货币和商品交换时的等式。但我们可以直觉地认为公链使用的人数越多,估值应该越大。因此,有人提出了使用梅特卡夫定律及相关变体。
梅特卡夫定律是由3M公司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节点的平方数直接相关,即用户越多价值越高,该定律可用于解释网络价值与网络规模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基于网络效应的概念,也就是对网络来说,每个额外的用户都增加了网络对其他人的价值。在具体应用到比特币时,使用独立地址数量DAA代表使用人数的多少。
这个模型有一些问题,在目前的交易中用处不大。例如,2019年7月底DAA大约是50万左右,而2017年5月份也是50万左右。那么现在9500美元的报价比2017年5月1500美元的报价有更大的泡沫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还要考虑到电费成本问题,因为比特币是通过矿机将电能转化为币,目前S9矿机的挖矿电费成本是5700美元,而2017年5月份是大约1000美元。
我之前在一篇学术论文中定义了一个PEC系数来判断泡沫指数,即使用市场价和电费均价成本的比值来衡量泡沫大小。从历史数据拟合来看,还能较好地应用到实际交易当中,算是一个不错的先行指标。但这个方法同样有缺陷,没有考虑到使用人数增多带来的网络价值。目前我正在构思尝试将梅尔卡夫估值法和PEC估值法结合起来,相关模型已有初步测算。
如果说PEC估值法能较好地反应“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基本原理,那么在遇到POS的公链时就遇到了问题,毕竟POS公链的币没有内在成本,类似于直接用纸币印钱,可能只能使用梅尔卡夫定律来做估值。
二、有现金流的币的估值法 如果一个项目发出的币有经常性经营现金流,我们可以将其归为此类,也较容易得到一个有用的估值模型。此类最常见的币是平台币。
很多传统金融出身的人由于比特币的宣传,以为所有加密货币都没有现金流流入,实际上有很多项目方的币对应于类似股票市场的一些权益,特别是分红权。之前最典型的是BNB,现在最典型的是HT。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股票市场的估值方法。绝对估值法同样不靠谱,因为平台币一般只有部分的分红权,由于行业是新兴行业,可以参照的利润增长率不稳定。另一个原因是行业有明显的周期性,因此利润增长率年与年之间差别很大。
我个人认为相对估值法中的市盈率估值更有用。例如,BNB和HT都用季度利润的20%进行回购销毁(或仅销毁),可以将平台币看作具有20%分红权的股票。经过计算,BNB的市盈率大约在20-35之间,HT的市盈率大约在15-20之间。即便与互联网行业相比,也属于低估的品种。
三、类比法 这种估值法是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才需要用到,比如隶属于同一个版块的项目,为什么一个估值很高,另一个估值很低呢?为什么BNB和HT的市盈率不一样呢?为何BTT和FIL的估值相差10倍呢?因为项目背景不同,在比较时需要仔细考虑。
最后要说的是,估值模型只有在有足够的流动性基础上才较为准确,否则主力做庄的情况下,想拉盘就拉盘,任何估值模型都会失去意义。
本文由Bitsou分析师Justin原创整理,仅用作学习交流。Justin在美国北卡大学获得光学工程硕士,香港中文大学SFI金融硕士在读,目前研究领域为区块链项目估值和量化交易策略,拥有超过5年的加密货币实盘交易经验。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