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5|浏览:194
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奥·斯蒂文森在《雪崩》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面:所有现实世界中的人在网络世界中都有一个分身,在现实世界中能做的事情,虚拟世界中都能一一映射,这个新的世界就被称为“元宇宙”。
如今,随着虚拟现实(VR)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尼奥·斯蒂文森笔下的新世界逐渐成为可能:7月29日,Facebook宣布将在五年内转型成为“元宇宙”公司,并于8月份推出了虚拟办公空间的最新测试版本;8月29日,字节跳动收购VR企业Pico,进军元宇宙市场,一夜之间,“元宇宙”的概念在国内火了。
什么是“元宇宙”?
虚拟现实技术并不是新鲜事物。
走进商场,VR体验馆遍地开花,消费者戴上商家提供的VR设备,就能体验虚拟过山车、密室探险等游戏,感受一把“身临其境”的快感。不过,这种观感上的“虚拟现实”还只是元宇宙的皮毛。
“其实元宇宙更像是对现有技术的总结,”上海科技大学MARS实验室成员张启煊认为,把VR、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等全都汇总到一起,其实就构成了“元宇宙”的概念。
而如果“元宇宙”真的能实现,构建一个虚拟空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每个人还需要在元宇宙中拥有一个“虚拟形象”,也就是尼奥·斯蒂文森在小说中描写的“分身”。基于虚拟身份,人与人可在元宇宙中建立虚拟的社交关系,甚至还能建构出一系列的法律和经济体系……
不久前,Facebook为元宇宙设想的一个场景:用户戴上VR设备,眼前出现一个虚拟会议室。在这个会议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虚拟形象,用户发言、举手甚至起立,这个虚拟形象都能实现复刻。与会者们可能相距千里之外,但是在“元宇宙”中可实现面对面交流。与面对屏幕开一场远程会议不同,元宇宙可带来强烈的临场感与互动体验。
这,就是科技巨头们想要打造的“元宇宙”的世界。
“元宇宙是对现实社会的‘投影。”上海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岚分析,元宇宙的“火”有一定时代背景,目前社会正经历从4G到5G的转变,智能手机未必能发挥出5G的强大“威力”,下一代计算平台是什么?资本市场纷纷把目光瞄准了VR设备,元宇宙就这样“火”了。
冷静看待“元宇宙”
“目前市场对元宇宙的追捧有点过火。”许岚坦言。再造一个新世界的愿景看似美好,但是根据他观察,目前入局“元宇宙”的一类是以Facebook、字节跳动为代表的社交公司,还有一类是影视公司。“基本上都是娱乐产业。”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VR设备显然比一块手机屏幕更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能让人沉迷其中,“如果元宇宙是一个娱乐化主导的世界,这也是蛮可怕的一件事情。”许岚说。
“元宇宙应该是跟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系的,而不是所谓的‘新世界。”张启煊也有类似的看法,目前,他还担任由上海科技大学孵化的影眸科技公司的首席科技官,这家公司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的结合与应用,其开发的一款AI画板应用软件Wand,可以利用简单的色块生成一个虚拟形象,“通过这款软件可以让每个用户都拥有一个‘数字替身。”张启煊解释,这正是被视为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宇宙”中的分身。
Wand上线后,以4.8分的成绩登上了苹果应用商店中图形与设计榜单第一名,在社交平台上使用Wand创作的内容更是收获了超千万的浏览量,“Wand是我们在元宇宙中的一个试验,”张启煊说,“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池塘中,至于能激起多少水花,其实还有待观察。”
栏目主编:张杨 文字编辑:俱鹤飞 题图来源:蒋迪雯摄 来源:百度 作者:湖北身边的事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