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浏览:204
日前,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在《比较》杂志上撰文,阐述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姚前在文章中回顾了货币形态的变化,由于技术推动,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到电子货币的演化,目前已经延展到信用货币、高流动性金融资产等更广义的货币层次。
而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对货币演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入。这种影响正引起各国中央银行、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姚前在文章中称,货币往往因价值而动,哪里的价值更稳定,收益更高,货币就往哪里流动。而这种流动,就发生了货币的替代。这种货币替代,小的可引发人世间的种种悲喜剧,大的可引发为了抢夺货币主导权的“战争”。
以往的货币替代是因为货币的价值内涵发生变化,可以称为“古典货币战争”,而现在由于技术而引起的货币替代可称为“新型货币战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技术对货币的影响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并将继续演绎、拓展和深化。它甚至还可能引发整个货币金融体系变革,因此引起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
姚前认为,这场“新型货币战争”可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央银行的声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中介功能受到广泛质疑,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不以主权国家信用为价值支撑的去中心化可编程货币“横空出世”。
各国中央银行已经开始进行央行数字货币实验,使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这是一条全新的赛道,参加者有私人部门,有公共部门,有主权国家,有国际组织,有金融机构,有科技公司,有产业联盟,有极客,有经济学人……总体看,这场“新型货币战争”才刚刚开始。
与私人数字货币不同,法定数字货币或央行数字货币不存在价格不稳定和合规性问题。各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央行数字货币实验进展迅速,内容已涉及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交易性能、身份认证、券款对付、款款对付等广泛议题。
区块链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难以篡改、可追溯、可溯源、安全可信、异构多活、智能执行等。它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雏形,是新型的价值交换技术、分布式协同生产机制以及新型的算法经济模式的基础。
虽然区块链技术还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但这正说明该技术有巨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
各国尚未真正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但美国已表明加入央行数字货币战局的态势。
这是一篇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