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浏览:235
近年来,被称为“NFT(非同质化代币)”的数字藏品在全球范围内风靡起来。去年,艺术家Beeple的NFT作品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6934万美元的天价成交,而起拍价只有100美元。在国内,互联网平台巨头和创业公司都进入了这个领域,吸引了许多个人创作者、艺术家、博物馆和品牌发布数字藏品。
目前,一些平台采取直购价和拍卖价结合的方式发售数字藏品。然而,这种价格差异并不一定能带来收益,甚至可能导致市场的混乱。以圆明园兽首系列为例,本期共有10000份,其中9982份可以以29.9元的价格直接购买,没有数量限制,而仅有1份真正参与拍卖。这就很微妙了,因为这1份拍卖出的高价将成为低价转让时的参考价。而且,是否还会有下一期呢?业内人士认为,不排除有买家会大量囤货,然后炒高拍卖价格,从而获得高价转让的利益。
人们追求艺术品,一是因为其美的欣赏价值,二是因为稀缺性带来的收藏价值。数字藏品是否具有相当的欣赏价值是因人而异的,但从高转让需求来看,大多数买家主要是希望通过转让获得收益。然而,数字藏品的生产和复制成本低,稀缺性存疑,很可能无法支撑升值预期,让暴富梦破灭。
国内消费者还面临一个风险:在国外,“NFT”实际上是代币,建立在公链上,作品价值是公认的。而国内机构坚称他们只做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主要基于联盟链,一些创业公司也有自己的平台和区块链。这意味着数字藏品的价格体系不稳定,炒作风险很高。一些平台禁止二次转售,但禁令效果不佳,私下交易仍然频繁。最近,微信已经封禁了多个涉嫌违规炒作或二次交易的数字藏品平台公众号。仍有一些平台直接允许发行和转售,并收取高额佣金。一旦这些平台关闭,高价接盘的消费者将遭受巨大损失。
从实践来看,如果将数字藏品仅看作线上交易的文创商品,并由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部门监管,这是不够的。数字藏品具有商品属性、货币属性和证券属性等,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监管,并迫切需要建立联合监管机制。据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对"NFT"进行非法集资调查,美国财政部也警告"NFT"可能成为洗钱工具。国内一些专家建议引入"监管沙盒",在平台和监管机构之间建立密切沟通,提前报备运营机制和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措施,进行一定时间和范围的试运行。这也是一种思路。
以区块链、元宇宙和"NFT"为核心的Web3.0被视为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与元宇宙相比,数字藏品更能打动人,是区块链应用落地最快的场景。这为中国争取率先推开新世界大门的机会提供了可能。对于这种新兴事物,我们既需要包容审慎,也需要密切关注,找到一把谨慎的钥匙。在监管机制明确之前,建议消费者保持冷静,理性参与。
热点:藏品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