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浏览:195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变革与演进,近年来支付行业持续创新,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并存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撑下,数字支付手段不断演变,从条形码、二维码到刷脸支付,到无感支付、指纹支付,甚至光子支付、声波支付、虹膜支付等,支付工具发展日新月异,极大地便利了社会交易和支付结算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随着数字浪潮下零售业和电子商务的加速转型,全球范围内从现金支付到电子支付的变化更为显著,数字支付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默认的支付方式。最新研究显示,2021年全球支付方式偏好继续由现金和信用卡向数字钱包转移,数字钱包在2021年占全球电子商务总交易额的近一半(49%),预计至2025年,这一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数字化变革的快速演进,以及疫情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与应用加速。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调查显示,2021年参与调查的81家央行和货币当局中,约有90%的机构参与了不同形式的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与应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加拿大、法国、俄罗斯等16国央行已经进入开发阶段,以中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14国央行则推出了较为成熟的试点工程。
央行数字货币被认为具有能够有效提升支付效率、增强金融包容性、增强支付系统稳定性等优势,或将成为数字货币支付的新基石。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给出了研发数字人民币的三个目标:使中央银行提供给公众的现金形式多样化,促进零售支付服务的公平竞争、效率与安全,改善跨境支付;在移动支付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与商业活动之中的情况下,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可以帮助货币当局回收由于现金退出而失去的支付领域;掌握零售支付体系的主动权,更好地履行保障交易活动顺利进行的社会责任,保护支付者的利益。
中国是全球最早进行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国家之一,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位于世界前列。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大规模试点,其应用场景更覆盖了教育、医疗、消费多个领域。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通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达875.65亿元。从目前试点及测试的结果来看,数字人民币体现出良好的支付职能,并具有促进金融普惠发展的强大潜力。
对商业银行来说,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将对其各个领域的业务产生不同的影响,并带来新的机遇。比如,创造全新的用户交互场景和获客渠道,并使其成为流量入口;在满足客户支付、转账等资金交易和结算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逐步为客户提供数字资产管理和增值等服务;为普惠目标人群提供更贴合其需求的便捷金融服务,降低其使用成本,便利其支付渠道。除零售支付场景外,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商业银行还可在批发支付场景和跨境支付场景等方面进行探索,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对数字人民币的需要。
实际上,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商业银行积极在丰富其形态和扩展运用场景上开展了多样化的实践。比如,2021年2月,由银行研发的“铜钱”形态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在雄安亮相,支持两个硬件钱包“碰一碰”双离线支付;在“数字王府井(600859)冰雪购物节”北京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参与银行推出了叠加“健康宝”功能的数字人民币“可视卡”和指纹卡硬件钱包。2022年5月,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优势,深圳福田区政府联合本地银行在福田区推进数字人民币教培机构预付式平台建设。除了零售支付场景外,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环节也进行了创新,2022年4月,几家银行联合试点了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贷款发放+保理业务”的供应链金融场景。
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问题,还涉及到法律法规、金融稳定、货币政策、
热点:数字货币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