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浏览:202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网络的一种标准,所有节点必须遵循这个标准。就像不同国家的交通法规不同,不同的区块链也有不同的共识机制。目前最常见的共识机制有POW、POS、DPOS、PBFT等,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POW共识机制。
POW共识机制全称是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最早出现于1993年,用于解决发送垃圾短信的问题。它规定发起者必须进行一定量的计算,这将花费一定的时间。之后,中本聪发现这个技术能有效解决区块链中的“拜占庭将军难题”,于是便把它引入了BTC区块链网络中。逐渐地,POW共识机制变成了当今区块链中的主流之一。
简单来说,工作量证明就是根据谁做得多,就奖励给谁。
我们知道,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自由地打包区块并获得奖励。那么,全球的矿工那么多,究竟由谁打包这个区块呢?POW的机制要求每个矿工都必须依靠自己的计算能力与他人竞争,争夺做账的权力。算力越大,获胜的概率就越高。如果分布均匀,那么矿工“挖矿”所得的比例与他们提供的算力成正比。简单来说,算力越强,收益越高。
下面是POW共识机制的优缺点:
优势:
1.去中心化,将做账权公平分配给其他节点。你能够获得多少币,取决于你挖矿贡献的有效工作。换句话说,你用来挖矿的矿机的性能越好,你获得的收益就越多。因此,挖矿的分配方式根据你的工作证明执行。
2.安全性高,破坏系统需要投入极大的成本。如果要出轨,必须拥有超过51%的算力才能实现。因为出轨要付出一定成本,这让作弊者更加认真对待。在比特币的POW体制中,因为得到数值的概率趋近于占比,所以在不掌握51%以上算力的前提下,矿工伪造交易的成本相对于诚实挖矿要高得多,甚至不可能完成伪造(因为几率过低)。
缺陷:
1.挖矿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目前比特币已经吸引了全世界大部分的算力,所以其他使用POW共识机制的区块链难以得到相同的算力来保障自身的安全。这使得根据算力公平分配奖励的体制演变为了对矿机算力的大量投入,扭曲了中本聪最初的设计。
2.网络性能太低,必须等待多个确认,容易导致分叉。区块的确认共识达成的周期较长(10分钟),现在每秒成交量限制是7笔(Visa的均值每秒成交量过万,支付宝峰值接近9万),不适合商业运用。
3.POW共识机制中的算力集中,逐渐偏离了原来的去中心化轨道。从比特币的扩展战争中可以看出,算力强的大型矿池掌握主导地位,而持币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如果比特币分叉过多,它将失去“去中心化”的标签。
众所周知,在POW共识机制下,矿工获得本次做账机会的概率与其工作量成正比。因此,POW共识机制一直是全网最为核心的共识机制。POW共识机制保证了区块链账簿中交易明细的公信力,这是因为它消耗的能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POW共识机制仍然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热点:区块链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